首頁 中國改革論壇網 論壇網-我院動態

“推進區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RCEP區域海洋經濟青年對話”在海口召開

時間:2024-12-29 13:15 來源:中改院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當前,藍色經濟正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成為各涉海經濟體的“藍色引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實施后,藍色經濟發展成為推動RCEP區域乃至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精神,深入研究研討和推動區域海洋經濟合作,2024年12月29日,以“推進區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為主題的RCEP區域海洋經濟青年對話在海口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主辦,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海南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協辦,來自中國、韓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柬埔寨、緬甸、老撾、文萊、埃及、英國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等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及我國11個省市的智庫專家、企業家共200余人參加本次國際研討會。

在開幕式上,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省長巴特爾,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呂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發表致辭。

圖片1

呂濱指出,海洋經濟互聯互通不僅能夠促進區域內各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還有助于增強區域內國家的整體應對能力,是實現海洋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一是要建立長效的區域協作機制,為推動區域經濟互聯互通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構建藍色經濟伙伴關系,不斷增進經濟合作平等互信。三是要充分激發青年的創新活力與創業熱情,為區域經濟發展輸入不竭動力。

圖片2

遲福林提出,要以海洋經濟互聯互通形成中國東盟藍色經濟一體化新格局。從現實看,加快中國-東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進程,推動海區域洋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將釋放區域藍色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將形成中國與東盟海洋經濟一體化新格局。海洋經濟互聯互通需要著力解決“需求大、進展慢”的突出矛盾。中國-東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的共同需求不斷增強,同時面臨著互聯互通水平較低的掣肘。從現實看,中國-東盟有條件實現區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的重要突破。

遲福林建議,要以港口為重點推進中國-東盟海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硬聯通”;以郵輪旅游為重點推進中國-東盟海洋產業互聯互通進程,實現“產聯通”;以可再生能源為重點實現中國-東盟能源開發互聯互通,實現“能源聯通”; 以規則、標準對接為重點推進中國-東盟藍色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軟聯通”。遲福林表示,要以海洋經濟互聯互通走出一條“以合作引領治理”的新路子,促進形成“以合作引領治理”的新格局。充分發揮以東盟為主體的RCEP的作用,形成以合作為基礎的區域海洋治理新局面;中國自主推進海洋經濟領域向東盟的單邊開放,助力形成區域海洋經濟合作新格局。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中國-東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

圖片3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周樹春主持第一場全體大會。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陳育明指出,國際政治經濟大氣候有不容忽視的復雜多變因素,必須有所準備,有所應對。一是要增強危機意識與加強地區合作的緊迫感,既要有戰略思維,更要抓緊行動,多做些實事。二是要發展好RCEP這個屬于我們自己的地區多邊機制,全力推進藍色經濟一體化目標,以建設藍色經濟伙伴關系實現RCEP成員國區域合作新突破。三是要以合作引領治理,以互信取代猜疑,合作取代博弈,拆墻取代筑墻,以鄰為友取代以鄰為壑。

潘新春認為,國際形勢變亂交織,RCEP青年需勇當和平發展中流砥柱。青年要成為推動RCEP全面落實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促進藍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應對全球氣候危機、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為推動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越南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兼經濟系主任阮輝煌表示,中國—東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與區域藍色經濟一體化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建議加強東盟國家與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的協調對接;運用數字化和信息化手段促進海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營造包括海上在內的地區和平穩定環境;建立牢固的互信。

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吳士存建議,第一,中國與東盟在海洋漁業合作、海洋環保合作等領域開展政策協調和聯通。第二,中國與東盟從郵輪旅游入手,推進南海沿岸城市旅游資源共享和互聯互通。第三,借鑒北海沿岸9國發起的大北海倡議,中國與東盟在發展海洋風電等方面加強規則協調。第四,中國與東盟需要推進海洋合作機制領域的互聯互通。第五,推進人員間互聯互通至關重要,建議將RCEP框架下的海洋青年對話機制化,發起中國-東盟青年領袖對話。

馬來西亞巴生港自由貿易區主席林立迎提出,藍色經濟可以成為區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在旅游、漁業和航運等行業創造就業機會,提供一條鼓勵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并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的道路。藍色經濟已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一個切實可行的現實。促進可持續藍色經濟的國際合作,需要政策協調、加大投資和形成公私伙伴關系,創造藍色經濟發展所需的條件。

中交集團海南區域總部執行總經理海南大學特聘教授周濟認為,要構建海上未來空間,構建“一體四足”體系,依托高精尖的海洋科技技術、抗風耐高濕高鹽的工業化建筑產品為“主體”,以綠色低碳、數字智慧、現代加工、現代物流為四“足”,打造擁有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能源系統的海上未來空間,實現生態保障、生活中心、產業樞紐等核心功能。

周樹春指出,第一,世界歷史顯示,涉海國家發展壯大,都借助海洋力量。向海圖強更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夙愿。第二,海洋經濟已經成為涉海國家經濟增長最具活力、最具潛力、最具前景的領域之一,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開拓新空間。第三,要實現創新發展和綠色發展,發展海洋科技、守住海洋生態生命線。第四,海洋經濟互聯互通與區域藍色經濟一體化是推進“藍色伙伴關系”的具體實踐,要加快建設海洋伙伴關系,拓寬海洋領域開展交流對話國際合作,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第五,發展藍色經濟要更大程度地發揮青年作用。

圖片4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海上絲路海洋發展研究院院長潘新春主持第二場全體大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指出,要堅持海洋貿易投資促進政策相向而行,為藍色經濟合作走實走強作出貢獻。第一,加快推進RCEP自由便利政策的落地實施,為海洋經濟合作賦予新的動能;第二,加快RCEP區域內成員的海洋經濟相關投資的增長,通過投資促進海洋經濟互聯互通政策的相向而行。第三,進一步提升RCEP區域的服務貿易政策的相向而行,為海洋經濟發展,特別是人文、旅游創造重要條件。

菲律賓國際安全研究學會主席隆梅爾·班樂義提出,東盟可以為RCEP成員國在區域海洋政策對接方面提供借鑒經驗。推進區域海洋政策協調,需要盤點比較RCEP各成員國海洋政策;在RCEP框架內明確國家海洋政策與區域海洋目標;確定可能阻礙或促進實現RCEP區域海事目標的國家利益相關者、參與者或影響者;找到解決這些障礙的方法以及如何支持 RCEP 海上議程,推動藍色經濟。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浙江海洋大學黨委書記嚴小軍指出,當前人類的核心生活區主要是濱海城市綿延帶的文明發展。發展濱海城市的藍色經濟新質生產力,有助于實現海洋生態永續發展。為此,建議把城市海洋學作為推進區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的戰略方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指出,隨著無人或自主船舶的出現,海運業正在經歷一場變革。這項技術突破有望提高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并增強安全性,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中國與東盟可以通過開展聯合研發計劃、建設共享基礎設施、制定區域標準、加強海上安全、促進對話和信任等,在塑造無人駕駛航運的未來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印尼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哈比·阿比揚·扎克萬建議,RCEP國家要加強海洋供應鏈政策的協調,包括確保海運供應鏈各階段的合法合規;協調海洋供應鏈活動的標準:共同構建海運供應鏈危機的預防機制。

圖片5

據了解,在今年3月召開的以“共筑藍色經濟伙伴關系”為主題的 RCEP 區域海洋經濟青年對話上,中改院發出“推動中國-東盟藍色經濟一體化”智庫倡議,得到多方高度贊成。本次會議以“區域海洋經濟互聯互通”為主題,進一步務實推動中國-東盟藍色經濟合作。

近幾年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與相關機構合作舉辦了“藍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加強藍色經濟合作 共促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國-東盟藍色經濟合作研討會”“RCEP區域青年對話”和“RCEP框架下藍色經濟發展能力培訓班”等主題的多場學術研討和能力培訓項目,產生廣泛影響,在研究研討區域海洋經濟合作、推動海洋經濟青年人才培養、共筑藍色經濟伙伴關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首頁
相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