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本報記者 劉 成 楊陽騰 溫濟聰
近年來,面對復雜外部環境帶來的諸多挑戰,多地不斷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夯實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
科技創新動能澎湃
今年4月,全球首艘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2—1”在青島交付運營,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養殖進入2.0時代。青島國信集團副總經理董韶光介紹,“國信1號2—1”在功能布局、養殖系統、新能源利用、信息一體化等領域實現了160余項技術突破與優化創新。
科技創新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青島構建起了“院士—平臺—技術”三位一體的創新生態,吸引了全國30%的涉海院士在此扎根、40%的涉海高端研發平臺在此運轉。
目前,廣東全省海洋領域建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實驗室3個、省重點實驗室49個。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穩步推進,省級海洋數據中心初見成效。
廣東省汕尾市中廣核“伏羲一號”是全球單體最大風漁融合網箱平臺、全球抗臺風能力最強網箱平臺、全球首例風漁融合型深水網箱養殖與海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項目。它的建成投運,對于我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為我國深遠??稍偕茉撮_發提供支撐。
今年5月,“伏羲一號”啟動夏季魚苗投放作業。中廣核“伏羲一號”風漁融合項目科研主管劉固固介紹,科研團隊將通過長期跟蹤監測相關指標,評估試驗效果,遴選適合汕尾深遠海海上風電場環境的優勢魚種。平臺還將視科研需要開展多種關鍵技術的試驗與驗證,持續發揮其海上技術科研實證平臺功能。
向大海要發展,智慧港口建設是重要戰略支點。今年以來,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融合人工智能大模型升級算法與算力,碼頭作業效能持續提升。前不久,青島港以每小時62.62個自然箱的橋吊平均單機作業效率,第13次刷新了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裝卸效率的世界紀錄。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霍高原認為,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管控系統與設備智能控制系統是刷新世界紀錄的關鍵。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
6月上旬,大連市金普新區螞蟻島游客日漸增多,這里是大連3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之一,已成為農文旅融合的“打卡地”。大連瓦房店市遼參集團實現新鮮海參從海洋牧場捕撈到加工無縫銜接。遼參集團品牌發展中心總監于金魁說,車間7條鮮海參生產線應用不同蒸煮工藝,可使加工的海參品質更高,日加工鮮活海參達70萬斤。
大連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秦強介紹,大連聚焦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海洋漁業。落實種業振興五大行動,打造北方特色漁業種業基地;大力推動綠色健康養殖;以海產品為突破口,推動海洋食材產業向海洋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精心打造海參特色品牌,建立健全品牌標準體系和溯源體系。2024年,大連海洋漁業經濟總產值達800億元規模以上,海珍品全產業鏈產值超300億元。
廣東以海洋強省建設作為全省“十大新突破”之一、邁出向海圖強打造“海上新廣東”的堅實步伐。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同比增長5.4%,成為全國首個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的省份。
汕頭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關生介紹,汕頭市海洋產業結構朝著高端化、綠色化、集群化的方向發展,對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日益增強,海洋強市格局初步形成。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水產養殖管理和資源保護科科長孫誠志介紹,湛江以建設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先行示范區為目標,全力推動海洋牧場建設提質升級。今年5月,湛江硇洲島海域和遂溪江洪海域兩大國家級人工魚礁建設項目順利通過驗收,每年新增漁獲量將近2000噸,新增產值超2億元;研發的“湛江灣1號”大型養殖平臺于今年3月下水。截至目前,湛江灣等4個深海網箱養殖集聚區建成,總養殖水體達1788萬立方米。
近年來,青島海洋產業不斷升級,海洋經濟跨越式發展。去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達5513.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3%,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5.9%。
政策引導保障有力
多地圍繞建設海洋強國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舉措,有力推動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青島制定《關于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 全面推進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的意見》和《以科技創新引領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培育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行動方案(2025—2027年)》,聚焦8個海洋重點產業明確突破方向和工作舉措,推進實施10個引領性創新平臺和20個標志性重大項目。”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局長孟慶勝說,青島還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近兩年批準281宗項目用海,面積達1.98萬公頃,為重大項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5月,《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通過。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余建紅說,《條例》聚焦產業發展、推動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提出優化海洋經濟空間布局。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介紹,廣東制定出臺支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17條政策和10條用海措施等政策。圍繞優化海洋經濟發展格局,廣東省部署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廣州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支持珠海、汕頭、湛江等市建設特色型現代海洋城市。
發展海洋經濟離不開金融活水支持。農行大連分行副行長楊博表示,截至今年3月末,大連32家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有27家已與銀行建立金融服務關系。交行大連分行副行長張學民介紹,2024年以來,交行大連分行共為船舶制造、漁業、水上運輸等行業累計提供41.98億元信貸支持。
原文鏈接: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506/15/content_315359.html